意外邂逅的生命之謎: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

兩年前,在哄睡柚董的夜晚,因過度疲累以無法成眠的那個深夜,在某個有線電視頻道,意外看到了這部片"阿拉斯加之死"。
故事異常地迷人,看起來真誠又活潑的中上階級男主角,因為某些家庭的因素,也因為某些個人的追求,在大學畢業後,捐掉了銀行戶頭內的兩萬四千元美金,丟了汽車,剪掉信用卡,燒掉了最後的鈔票,用了兩年時間,用打工換宿的方式,慢慢地抵達了阿拉斯加,在曠野中獨自生活了四個月。

沒有事先準備好的太多科技設備,在兩年打工路上,他自學了一些打獵,辨認植物,以及醃製肉類的方法,似乎是真心要在阿拉斯加的荒原中,以最原始的方式生活。

在哪裡,他找到了一台廢棄的公車,做為棲身之所。

每天寫下自己的心情,每天記錄著生存這件事情。

他有打算離開阿拉斯加曠野嗎? 他計畫重返人類社會嗎? 種種的生活方式選擇,都像是一種對靈魂的挑戰。

故事最後,在疲倦和生病的情況下,他誤食了有毒的野洋芋種子,緩緩地,像慢性病的病人一樣,躺在廢棄的公車中,寫著最後的遺言: 感謝主, 讓我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再見, 上帝保佑大家“ (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這張是本尊 笑得這樣燦爛
扮演男主角的演員笑容很純樸,很像一個大孩子,對照他背景如此衣食無虞,家庭正常,其實平靜的海面上,有著波濤洶湧的內情。

是的,這剛好,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到影片走到最後,出現了本尊最後在廢棄公車前面燦爛的微笑的泛黃照片。

忽然,如夢似幻之間,忽然讓人覺得,死去的作者真實地活著,而周遭的一切才是夢幻泡影。

(後來才知道,這部片超有名啊。)

"Into the wild", adapting from a true story of Christopher McCandless, a story is a tragedy but also full of inspiration.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