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續集“Love Never Dies”觀後記 V (9/11有更新)

"Once Upon another time" 十年後的重逢 (照片來源:LND官網)

對喜歡浪漫風格的觀眾來說,“Love never dies”無盡纏綿的音樂,繽紛的舞台、奇幻精巧的美術設計以及優秀的演員/歌手,都是視覺的饗宴。


只是對喜歡POTO的人來說,續集中終究還是少了一點懸疑與迷離的氣氛。

POTO作為一個好故事,可以直接追溯到文學原型「美女與野獸」的基本結構,美麗的女人與醜陋外表的野獸中,如何產生同情、恐懼、憐憫、友情與愛,美麗的女人可能做出醜陋的事情,而野獸也可能因為同情或愛而犧牲自己。
POTO原唱者Micheal Crowford&Sarah Brightman(照片來源:網路)
POTO中,Christine擺盪在Raoul與Phantom之間,儘管劇終時選擇了Roaul,但是歌詞中不斷暗示Phantom才是他音樂追尋與靈魂歸屬,整部戲的情緒張力,直到最後一刻,也還是猶疑不定的。引用大量典故與比喻的歌詞,委婉而古典。

利用歌劇院的設定,穿插了三部完全不同風格的歌劇片段,每幕劇中劇都與當時故事的行進完全結合(如Don Juan’s triumphant 中,Christine與Phantom對唱的Point of no return),每個劇中劇既改變了POTO主角的命運,更做出各種隱喻或明喻,讓這個發生在在歌劇全盛時期的歌劇院故事,回頭與歌劇的世界相連結,配合時而搖滾、時而古典的歌曲,產生了多層次的美感。


其中,使得POTO如此充滿深度的,就是魅影與Christine之間既像父女、主僕、師生又像是情侶的複雜情感,夾雜著愛慕、依賴、好奇、恐懼以及性愛的吸引力,雙方時時交換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身分,顯示了愛情的多種面向。


比較起來, LND的風格就顯得直接許多,比起華麗繽紛的舞台設計,故事主線簡單,三個主角的性格也顯得單純許多,一個要錢/Raoul,一個要人/Phantom,一個對什麼都逆來順受/Christine,LND續集中脾氣顯著變好又致富的Phantom除了沒有變成帥哥之外 (請不要自動連結2004年電影版的 Gerald Butler,那應是Phantom特效化妝的錯誤示範),就只是平凡無奇的癡情男子。 


Gerald Butler2004年電影版的phantom(照片來源:網路) ,儘管沒有音樂劇歌手的美聲(GB自己唱所有的曲子,聲音有點沙啞),以魅影這個角色來說,GB長相太過俊美,身材太好,屢屢讓人懷疑Christine大概是瞎了才不選他。電影本身充滿了華麗又做作的氣氛,GB卻詮釋出有史以來最悲哀的Phantom,還有不要懷疑,他就是300壯士裡面那個穿小褲褲的斯巴達王
 
    配合故事發生地康尼島還設計了美國風的華爾滋舞曲與遊樂場風味的配樂,主角們都對這些場景的風格毫不融入,流暢的音樂處處暗示了情緒的變化,卻像是一個個獨立的事件,有點串不起來;像是要彌補情節與角色人格的大跳躍,LND歌詞寫作一下子,平鋪直敘沒上演的情節(Beneath a moonless sky),一下子,走向搖滾飆歌,ㄧ下子,又是輕柔的Beautiful還有充滿感傷的Once upon another time。

真的要比較的話,一樣是敘述激情,”Beneath a moonless sky” 與”Point of no return”,前者急著講故事補情節,後者則用許多比喻配合音樂將魅影與Christine始終迷離的愛情維持在歌劇的風格中,推上攤牌的最高點。與POTO精巧的比喻與古典情緒的統一相比,格外顯得LND整體的鬆散。做為標題曲的"Love never dies." 不但是回收第三次的舊曲子(後記3),也缺乏標題曲應該的氣勢與分量。

這樣比來比去,到底該不該去看Love Never Dies呢? 我的答案還是肯定的。

在劇院中觀賞時,Love Never Dies激情的音樂、完美的演唱與華麗的舞台均在水準之上。只要不執著於POTO的風格與故事,Love Never Dies就不存在著劇情突兀與歌詞風格不明顯的問題,畢竟音樂劇不是寫來探索人性的內心世界,而是用一晚的聲光之美,來解除觀眾日常生活的疲憊與無聊。

LND輕快的美式風格歌舞秀  (照片來源:LND官網)

    更何況,一邊寫觀後感一邊重新聆聽原聲帶的同時,我發現,越來越喜歡LND的音樂,浪漫之外,也有著戲劇性的變化與一點點的幽默。(不要再去想故事的不合理了)

而一切的眾聲喧嘩,包含這串觀後感在內,都是深愛POTO的人,無法克制的評論慾望。過去在咖啡廳與晚餐桌上的竊竊私語,轉換到這數位的時代,透過Youtube的傳播、透過網路論壇與評論的交換,作品到底屬於作者? 還是屬於觀眾?作品,觀眾與作者的三角關係,都與過去的世界,全然不同了。

一部如此受到矚目的音樂劇續集,儘管還只在倫敦上演,卻早已透過原聲帶的發行,接觸到千百倍於舞臺公演的閱聽人。(不同於大部分音樂劇的發行流程,LND的原聲帶異常地在首演時同步發售,也許暗示了這只是個歌劇魅影大結局1.0版。)

唯一可以預期的是,越多的爭議,引發越多的好奇心,越多的前文不對後語,反而保留了不同面向的觀眾,一切的歧異,也讓商業上的成功,成為可能。

而亮晶晶無法克制地覺得,依照目前民意的走向,未來20年之內,這個世界就會出現Phantom與Christine 大團圓收場的版本,大團圓當然沒什麼不好(我是酷愛happy ending的平凡觀眾),只希望這個大團圓,可千萬別落了俗套。


五四三時間:
LND全劇中,亮晶晶最喜歡的歌曲居然是Beauty Underneath, 連自己也意外的,難道我果然有搖滾魂?Beauty Underneath,有著最像POTO的歌詞風格,讓人不禁懷念起來。 緊追在Beauty Underneath後面,是Beneath a moonless sky以及Beautuful,所以一共加起來是3B。
一直沒辦法非常愛"Till I hear you sing" ,曲風優美,演唱更是沒話說,只是亮晶晶很想跟作詞者說,換個字吧,很多句子都需要換字,需要我借你一本英文同義字典嗎?(我好壞,好孩子千萬不要學 ^_^)

2 "Love never dies" 本來叫做"Love is slow to learn",由著名女高音De Kanawa在皇家亞伯特廳某次音樂會中演唱;後來也用在ALW另外一部不太成功的"Beautiful Game"中,第三次才是用在"Love never dies"做為同名的主題曲。


3 2004 歌劇魅影電影版其實也跟續集一樣充滿了喜歡與反對的聲音,電影華麗又做作,不過因為亮晶晶本身是Gerald Butler 的粉絲,所以大大提高對電影版不合理之處的漠視度,特此聲明。


更多文章由此去:
歌劇魅影續集“Love Never Dies”觀後記 I 

歌劇魅影續集“Love Never Dies”觀後記 II
歌劇魅影續集“Love Never Dies”觀後記 III
歌劇魅影續集“Love Never Dies”觀後記 IV

留言

  1. 雖然歌劇的續集很讓人昏倒~但還是羨慕亮晶晶可以看到舞台劇現場演出呢呵

    回覆刪除
  2. to: 紀子
    那也是剛好要去英國啊,不然也不可能專程為了一部音樂劇飛過去 ^^

    回覆刪除
  3. "Love Never Dies" 原曲本來就是偉伯打算用在 "POTO" 續集裡的, 1998年慶祝偉伯五十大壽的皇家亞伯特廳音樂會中, 交由 Kiri Te Kanawa 演唱, 名為 "The Heart Is Slow To Learn",大受矚目, 但是偉伯拒絕將此歌發行單曲, 保留了十多年, 直到音樂劇 "LND" 才將之作為主題曲面世

    劇中 Phantom 賭上一切, 只為了讓 Christine 再唱一首自己嘔心瀝血之作,那首歌正是 "Love Never Dies", 足見偉伯對它鍾愛之深

    無疑地,"POTO" 是偉伯特意為昔時新歡 Sarah Brightman 量身打造 他不但抱得佳人歸, 並且因該劇登上頂峰, 事隔近四分之一世紀, 年邁偉伯風光不比當年, "LND" 可以視作他對已逝過往的輕聲嘆息, Brightman 已成舊愛, 可偉伯仍然一往情深 ...

    這兩部音樂劇的情節與歌曲, 必須和這兩散鴛鴦的關係一起來看(聽), 方能體會其後無窮的情意與感傷

    回覆刪除
  4. 上文黃珠老人留言, 並非匿名

    回覆刪除
  5. to: 黃珠老人
    不過說實在的,這條歌要挑大樑有點勉強呢,特別是在現場看時,很像一個反高潮....

    回覆刪除
  6. 這麼說好了, "Love Never Dies" 根本就是偉伯透過之劇中人之口向他真正目標的溫情喊話, 以劇論劇難以獨撐巨廈, 其實不太重要; 另一方面, 不管劇場版的 Sierra Boggess 或DVD版的 Anna O'Bryne, 實在都不如花腔重砲 Kiri Te Kanawa 那場驚世演唱

    "POTO" 高屋建瓴, 剛柔並濟, 確實稱得上偉伯(以及 Brightman, Crawford 等乃至於整個音樂劇界)巔峰之作, "LND" 相形之下, 應該算是年華老去詩人的淺斟低唱, 少了氣勢, 只餘情傷

    看過聽後, 迴旋腦海的一直是陸遊的碎心詩句: "林亭感舊空回首, 泉路憑誰說斷腸" ...

    這和 "POTO" 結尾時 Phantom 絕唱 "It's over now, the music of the night." 淒涼無奈的感覺還是挺一致的

    回覆刪除
  7. 您倒是說對了,這條歌對花腔的要求其實很高,Sierra Boggess 唱的高音常讓人心驚膽跳,個人倒是很贊成amazon某個讀者評論說,Somedody brings back SB. Please. ^_^

    回覆刪除
  8. LND最像POTO的,其實是那個陰森森的Gothic感傷氣氛。真的是開到荼靡花事了了。(我發現讀者留言有氣質我也會跟著落起詩文來)

    回覆刪除
  9. 黃珠老人所言甚是(咳咳 文藝腔出現)

    沒有啦 我想到LOVE NEVER DIES裡面說:

    "Love gives you pleasure and
    Love brigns you pain !
    And yet, when both are gone,
    Love will still remain...
    ......
    Hearts may get broken, love lives on"

    我覺得這很像ALW自己的心聲說
    很像對逝去的愛的某種致敬

    回覆刪除
  10. "LND" 與 "POTO" 在許多方面既有所承啟, 也略成對仗, 偉伯的精心安排, 讓人不得不讚嘆這位真正的 Angel of Music 將故事,音樂,舞台與個人意念兜轉得何其水乳交融, 爐火純青

    有人或許要挑剔, 若干情節與曲風無異於偉伯冷飯新炒, 但那些可是他老兄自引本身舊作, 正字標記, 實無可議

    不過, 讓人有些詫異的是, "LND" 居然也有疑似 Claude-Michel Schönberg 的 "Les Misérables" 之處 ..... 偉伯真是老了!

    回覆刪除
  11. 不好意思….我沒發現
    請問你指的相似處是哪裡 ?

    回覆刪除
  12. 我也想知道那裡相似啊?提到這個才想到,可憐的小Meg,居然不如Eponine有條淒美的on my own抒發一下心事•••••• 只能唱Bathing beauty on the beach還有皮笑肉不笑的my dear old friends.....難怪她想自殺了><"

    回覆刪除
  13. 偉伯何許人也, 當然不可能”借用”他人創意, 不過, 對於他的 arch-rival Claude-Michel Schönberg, 偉伯應有相當程度的觀摩。且看 Les Misérables 與 Miss Saigon 如何在 Love Never Dies 中驚鴻照影地呈現:

    1) LND 和 LM 與 MS一樣, 主人翁身份巨大改變:
    LM 從竊賊逃犯變成散財善士與政治家
    MS 從殺人士兵變成救援失怙的社福工作者
    LND (哈哈!) 從藏鏡殺人魔變成娛樂機構負責人啦! 劇終時還低聲下氣請求Meg放下手槍, Phantom 威風何在啊?

    2) LND 和 LM 與 MS 一樣, 涉及小孩身份/歸屬/爭奪。 最絕的是 LND 和 MS 結局, 同樣都是女主角中彈身亡, 而小男孩投向生父懷抱, 養父只能在旁乾瞪眼

    3) LND 和 MS 都有女子用槍的狀況, 槍聲之後眾樂齊鳴, 而那槍聲幾乎是identical的

    4) LND 和 LM 若干歌曲的詞意, 風格或唱法稍有近似:
    LM: Who Am I? 與Stars
    LND: The Phantom Confronts Christine 03:00 至 05:10

    LM: Drink With Me 酒吧聚會, 歌頌友誼
    LND: Dear Old Friend 01:40 起

    LM: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LND: Why Does She Love Me

    如上

    回覆刪除
  14. 所引的歌曲係根據:

    Les Misérables 1985年倫敦劇場版 CD
    Love Never Dies 2010年倫敦劇場版 CD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